黄方鼎广场标志铜雕

所属分类: 铜雕
黄方鼎广场标志铜雕

黄方鼎广场标志铜雕

铜鼎,反映中山国政治的出土器物,有"刻铭铁足铜鼎"、"夔龙纹铜方壶"、"铜圆壶"等,三件重器分别刻有469字、450字和204字铭文,为研究中山世系和中山国的重大历史事件,提供了极其珍贵的史料。"刻铭铁足铜鼎"又称王鼎,王即位十四年时(公元前314年或公元前313年)采用分铸工艺制作而成。通高51.5厘米,腹径65.8厘米。盖钮与腹足部之间刻铭文77行469字,是我国迄今发现的战国时期字数最多的一篇铭文。从这座铜鼎以及"夔龙纹铜方壶"、"铜圆壶"的铭文中,可以大致推出王及其前后的中山国诸公的在位年代。

现代铜鼎本以仿古居多,围绕鼎的自身意义在演变,大胆创新,造型新颖,比例协调大方,比起古代鼎,添加了一份活力,加浓了些色调,更加象征着城市的文化底蕴。从古至今铜鼎陪伴我们已经走过3000多年了,位置已在不断的发生改变,从炊器到权利的象征,到如今的广泛应用,成为公司信誉,能力的标志。公司开业,企业上市的最佳礼品。起代表性的如"中华世纪鼎"、"和谐鼎"、"昌盛鼎"等。铜鼎已经汇入了主流生活,为建设和谐,昌盛的社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司母戊鼎器形庞大浑厚,是中国目前已发现的最重的青铜器,其腹部铸有"司(后)母戊"3字;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所铸。司母戊鼎的鼎身和鼎足为整体铸成,鼎耳是在鼎身铸好后再装范浇铸的。铸造这样高大的铜器,所需金属料当在1000千克以上,且必须有较大的熔炉。经测定,司母戊鼎含铜84.77%、锡11.64%、铅27.9%,与古文献记载制鼎的铜锡比例基本相符。司母戊鼎充分显示出商代青铜铸造业的生产规模和技术水平。

一个民族的精神文化,支撑着整个名族文化的发展,也支撑着整个城市文化的发展,我们通过不同的铜雕传承着不同特色的民族精神文化,把民族精神文化传承下去。城市铜雕是表现城市精神文化的一个重要的途径,城市铜雕能体现一个城市的文化。铜雕更是一个城市精神文化的标志,谱写了这个城市的发展历程,让城市铜雕精神与城市发展相互结合,更加能体现出城市发展的核心文化,铜雕让整个城市的文化和风景相互结合,赋予风景有特色的文化性,这是艺术的凝练,让更多的铜雕在城市中以不同的形式与场景相互结合,谱写出不同特色的城市文化。当我们走在城市中去欣赏城市文化的时候,这个时候铜雕更具有美感,更是形、美、场景三者结合富有特色的文化,对于城市铜雕发展而言是文化的传播,也是文化发展的蔓延,让城市以独特的魅力展现在大家面前。铜雕文化在城市的发展中,让铜雕的技术和艺术的完美结合,是城市文化更加精彩。铜雕的文化色彩让城市更加精彩。铜雕精神文化在城市中传播,是风格、色彩、精神文化的体现,是技术上升到艺术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