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锈钢彩绘风筝标志雕塑

所属分类: 景观雕塑
不锈钢彩绘风筝标志雕塑

不锈钢彩绘风筝标志雕塑

据史书记载,春秋时期我国的能工巧匠鲁班(公输般)因看到鹞鹰在天空盘旋飞翔受到启迪,曾“削竹为鹞,成而飞之,三日不下”。

和他几乎同时代的思想家和科学家墨翟也曾用3年时间,制成木鸢,能在天空飞翔。汉代发明造纸术后,风筝改用纸糊制,称作“纸鸢”。到代时,李邺加以改进,在纸鸢头上装上竹笛,微风吹动,嗡嗡作响,有如筝声,周而得名“风筝”。

唐代著名诗人高骈在《风筝》一诗中描述说,“夜静弦声响碧空,官商信任往来风。依稀似曲才堪听,又被风吹别调中。”宋代,放风筝已成为城乡居民普遍的娱乐活动,不仅市井小儿、布衣平民喜爱,甚至帝王将相、王公贵胄也乐此不疲。及至明、清两代,放风筝则达到了鼎盛时期,明代著名才子徐渭常以风筝作为绘画:写诗的题材,留下37首咏风筝的题画诗,形象地反映了明代民间放风筝的盛况。

曹雪芹是制作风筝的高匠巧手。他于1750年蛰居北京西山时,撰写了《南鹞北鸢考工志》一书,集中国古代风筝扎、糊、绘、放四艺之大成,对南北各地风筝绘以彩图,并配有歌谣。曹氏这部著作成为京津地区制作风筝的范本,对风筝的普及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风筝,中国城乡各地几乎都会扎制,但作为风筝荟萃之地当推北京、天津和潍坊。它们被称为“中国风筝三大产地”。这些地方扎制的风筝,自成一派,各具特色,并有各自代表的名师高手。

城市不锈钢雕塑是城市规划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雕塑家首先要考虑的是环境问题,城市雕塑关注于城市的精神面貌,往往存在于街头、广场等公共场合,这就需要雕塑家具备一定的知识结构和城市规划等专业知识。城市不锈钢雕塑近些年来比较流行的一种雕塑形式,不锈钢雕塑不容易出现腐蚀的现象,即使长时间的摆放在室外也能保证,雕塑的洁净如新,和空气中的酸碱性物质不会发生反应,对于潮湿的天气有一定的抵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