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融让梨古代景观铜雕

所属分类: 铜雕
孔融让梨古代景观铜雕

孔融让梨古代景观铜雕

孔融是东汉末年一代名儒,继蔡邕为文章宗师,亦擅诗歌。魏文帝曹丕十分欣赏孔融文辞,在他死后曾悬赏征募他的文章,把孔融与王粲、陈琳、徐干、阮瑀、应玚、刘桢六位文学家相提并论,列为“建安七子”。说道“孔融体气高妙,有过人者;然不能持论,理不胜辞,至于杂以嘲戏。及其所善,扬(扬雄)、班(班固)俦也。” 据《后汉书》载,孔融有诗、颂、碑文、论议、六言、策文、表、檄、教令、书记共二十五篇。但这为数有限的遗文,后世又有所散佚,大多只是片断流传,其中诗歌仅存八首。

孔融的文章以议论为主,内容大抵为伸张教化,宣扬仁政,荐贤举能,评论人物,多针对时政直抒己见,颇露锋芒,个性鲜明。在艺术上,文句整饬,辞采典雅富赡,引古论今,比喻精妙,气势充沛。现存作品只有散文和诗,孔融散文的特色是以文笔的犀利诙谐见长。

总体来看,他的散文讲究辞藻的华美和字句的对称,具有浓重的骈俪气息,这是孔融有别于同时其他作家的地方。同时人们指出他的文章“体气高妙”,“奋笔直书,以气运词”(刘师培《中古文学史讲义》),这又体现了建安时期文学创作的共同风尚。 与散文相比较,孔融的诗歌显得逊色。

城市铜雕体现了城市的文化和品味。城市铜雕记载了不同时代的历史和文明,看不同代的铜雕就像读不同年代的教科书。

铜雕如凝固的画、立体的故事、浓缩的精神,记录着岁月的风云变幻,记载着时代的喜怒哀乐。城市里的铜雕向人们讲述着一个个故事,展示着一种文化,又是城市的一道风景,给城市增添了美的色彩。立于城市公共场所中的铜雕作品,它在高楼林立道路纵横的城市中,起到缓解因建筑物集中而带来的拥挤、呆板、单一的现象,有时也可在空旷的场地上起到增加平衡的作用,它不仅仅只是个铜雕,还承载着它应有的功能性以及一个地段的文化气息,城市铜雕令人眼睛一亮,给人一种美感,充满想象,充满活力。城市铜雕被称为城市的“读城名片”。城市铜雕更是点缀我们“诗意栖居”之城靓丽风景线的神来之笔,一座座造型别致的铜雕落户公园绿地,为城市增加了诸多文化底蕴许多独特风韵。城市铜雕作为城市文明的象征,在提高市民的审美意识的同时,也向外来游客反映城市的公益属性和地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