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玉满堂广场铜钱铜雕

所属分类: 铜雕
金玉满堂广场铜钱铜雕

金玉满堂广场铜钱铜雕

汉代所铸的方孔钱仍称"半两",但重量不断减轻。如吕后二年(前186年)减为八铢,文帝五年(前175年)减到一铢以下,称为"荚钱"。武帝建元元年(前140年)又铸三铢钱。并于元狩五年(前118年)废"半两",改行五铢钱,铸文"五铢"。这种五铢钱从东汉开始使用,各朝沿袭,直到唐武德四年(621年)废止,使用时间长、币值较稳定,成为我国历史上一种重要的钱币。

王莽称帝期间,实行宝货制,时称钱为"泉",又增加了"泉货六品"和"布货十品"两套钱币。泉货六品又称"六泉",是王莽宝货制中六种圆形钱币的总称。即小泉、幺泉、幼泉、中泉、壮泉和大泉。小泉直径六分、重一铢,值钱一文,上面有"小泉直一"文字。其他泉币的直径、重量、价值各不等。六泉都是不足值的钱币,但小泉和大泉两种钱币流通甚广。布货十品又称"十布",也是王莽宝货制中的十种布币的总称,即小布、玄布、幼布、原布、差布、中布、壮布、弟布、次布和大布。小布重十五铢,长一寸五分,值一百文。其他依次递增一铢,长增一分,面值增一百文。大布重二十四铢,长二寸四分,值一千文,流通较大。其他各布难以辨认、极易混淆,流通不便。

中国古代钱币还经常以皇帝年号来命名,亦称"年号钱"。由五胡十六国的成汉国率先铸造。338年,李寿在四川、云南、贵州等地为自立为帝,国号为汉、年号汉兴。开始铸"汉兴钱"。不久,南朝宋于孝建年间(454年)铸"孝建五铢",北魏孝文帝于太和十九年(495年)铸"太和五铢"。年号钱成为定制自宋代开始。宋代年号更改频繁,铸的年号钱也特别多。元以后,历代所铸的钱,基本上都是以年号命名的。如元代的"至元通宝"、明代的"洪武通宝"、清代的"乾隆通宝"等。

铜雕文化历史悠久,一旦确定了取向,艺术的发展便有道可循,人物铜雕铜雕文化主要是通过铜雕作品展示出来的,作品中的细节,都是体现艺术的一方面,传统的铜雕文化,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把好的方面吸取过来,把传统的产品打造成符合现代潮流的铜雕作品,其中本质的东西没什么改变,改变的是其中的理念和思想。铜雕工艺品、艺术铜雕等等,都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不同的艺术风格背后其实是一种社会意识和主流价值博弈的结果。在古代,艺术工匠只有较低的社会地位,缺乏艺术创作上的话语权。这样的结果便造就了铜雕作品中的艺术内涵表达较多的依赖于社会主流艺术。也因为这样,不同时期的铜雕作品总是烙上了深深的时代印记。所幸的是,在现代文明蓬勃发展的今天,公众的社会艺术感知力和艺术家们的创作自由度已经达到了很高的一个高度,并且会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而这,也才符合社会意识发展的主流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