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少年梁启超读书铜雕
校园少年梁启超读书铜雕
宣统三年九月二十六日(1911年11月16日),袁世凯组成“责任内阁”,任梁启超为法部次官。对此,梁启超感到十分欣慰。在他看来,自己和袁世凯是当时中国政治舞台上的两个关键人物,只要能够联合起来,那么社会就会出现转机。所谓“项城坐镇于上,理财治兵,此其所长也。鄙人则以言论转移国民心理,使多数人由急激而趋于中立,由中立而趋于温和,此其所长也。分途赴功,交相为用”。梁启超自视甚高,他认为自己若以局外人的身份出现,才便于控制舆论,影响国民。“若就此虚位,所能补于项城者几何?而鄙人则无复发言之余地矣,此所谓弃长用短也。”民国元年(1912年)二月清帝退位,三月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权力的法码,似乎倒向了袁世凯一边。为了博得袁世凯的信任,梁启超对这位新的当权者大加吹捧。城市铜雕,是指在城市城市中呈现出来的文化现象以及在城市之中所展示出来的文化。城市文化的主要载体是各种含有文化与审美意味的艺术性活动。所谓城市文化,主要指在城市举行的以满足广大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要为目的的文化艺术活动。城市和文化应该是互为一体,城市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城市的内涵,城市给文化提供了舞台和空间,文化给城市提升了人气和品位。“城市文化”体现着城市显著的特征——“文化、人群与活动”。
“城市文化”作为一个名词来讲是新时代的产物,即便是在权威的辞书——《辞海》中也难觅它的踪影,但若作为一种现象来讲,城市文化又有着十分悠远的历史。不过,现代意义上的“城市文化”与过去已有了很大区别。确切地讲,城市文化包含着两方面的意思,一方面城市建筑本身所蕴含的文化,另一方面则是指在城市上开展的文艺、讲演、科普、医疗、体育、庆典等活动体现出的文化,我们通常所说的城市文化就是专指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