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参与对园林雕塑起着重要作用
在园林雕塑景观中,雕塑不仅是视觉的艺术,触觉、听觉、嗅觉等感觉为雕塑带来的可能性与丰富性也是雕塑作品生命力的一部分,而公众的有效参与才能挖掘和发挥这些可能性与丰富性。公众近距离地参与雕塑作品,不仅能提高人们对雕塑材料和造型的感知能力,而某种意义上使雕塑作品回归到艺术本身应具有的社会教育功能。如果一个空间内空荡荡的,没有人的活动,就没有生气,就是一个“死”空间。对于园林雕塑景观而言,公众参与才能促进人与人的交流,焕发园林雕塑景观的生命力,进而实现其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公众对园林雕塑景观的参与的结果,是作品意义的延伸,是评判雕塑景观设计是否成功的关键,作品的意义和价值只有在参与中才能体现。接受美学曾经指出,未经阅读的艺术作品不过是一堆无意义的纸张和符号,仅仅是潜在的存在,只有当作品被接受者感知并引起反应时,这种潜能才会转化。
公众的参与使园林雕塑环境变成了一个新的园林雕塑景观,公众本身及其活动都成了园林雕塑景观的一部分,和雕塑以及园林环境一起相互作用,共同表达着作品精神和场地文化,为整个景观的功能服务。在公众的参与下,园林雕塑景观得到完善。公众参与是指方案实施完成后,公众通过在园林环境和雕塑作品上的如视觉、触觉、嗅觉、听觉等感官体验,实现和园林环境及雕塑景观的交流。这里所指的参与某种意义上就是强调人的体验,即人对作品亲身的近距离的真实感受。参与的方式一般有触摸、攀爬、合影等。程度上看,从远距离观望、近距离打量到触摸、攀爬,其参与程度越来越高。参与性的高低本质上更注重心理层面的接受程度,从表面的感受到深刻的感知,进而到达精神和思想的共鸣。不同的雕塑景观有不同的参与方式,纪念性园林雕塑景观的参与多指对整个场所纪念性氛围的体验,情景类园林雕塑景观的参与需要公众通过在场景中的角色互动达到与景观的融合与交流;设施类园林雕塑景观的参与更多的是在使用中发掘雕塑作品的深层内涵。